1948年年底,我们党的部队节节胜利,国民党政府眼看就要撑不住了。蒋介石这时候站在了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时刻,他到底该怎么走?
随着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进攻,国民党高层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内部会议,提出了三个撤退计划:一是退守四川,二是退守海南,三是退守台湾。
每个方案都各有利弊,蒋介石一时间拿不定主意,内心纠结不已,左右为难。
在三个选择里,“台湾方案”逐渐显现,成为了蒋介石心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。
蒋介石觉得,台湾和大陆之间有着一片广阔的海域,这种自然形成的阻隔让台湾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。
就在这个时候,蒋介石的心腹祝绍周和张其昀出面,极力主张采用“台湾方案”。
祝绍周提议以台湾为中心,联合东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展开行动。张其昀则明确指出,美国有望给予支持,这让蒋介石对重返大陆的计划增添了几分信心。
身边的心腹不断游说,老蒋慢慢改变了想法,觉得撤到台湾才是上策,既能保住力量,又能伺机而动。台湾物产丰富,气候宜人,正好可以作为他东山再起的大本营。
就在这个时候,咱们党的领导层接到了一份提案,里面明确提出应该先把台湾拿下,这样就能彻底堵住国民党的退路。这份提案的起草人叫杨杰。
杨杰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,曾与孙中山一起战斗,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,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,实战经验丰富,在战略上也很有远见。
杨杰年轻时参加了同盟会,是“三民主义”的忠实拥护者。后来形势变化,他和蒋介石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合,特别是在怎么对待共产党这个问题上,两人的看法很不一样。
杨杰始终主张两党携手为国家前途出谋划策,但蒋介石选择了一意孤行,走上了专制的道路。
抗日战争打响后,杨杰奉命回国,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。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,他为祖国争取到了巨额贷款和物资援助,这些宝贵资源对抗战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在解放战争期间,杨杰因与蒋介石观点分歧,被撤去了职位。尽管失去官职,他依然心系国家与民族,持续钻研军事战略,并号召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。
渡江战役的成功,表明国民党大势已去。作为军事专家,杨杰清楚看到台湾在战争后期的战略重要性。
杨杰非常清楚,台湾的地理位置非常好,具备极佳的军事防御优势,而且物产富饶,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非常有利。
杨杰极力主张解放军应该提前制定攻台方案,阻断蒋介石的退路。这个提议在战略上意义重大,但实际情况却给了我们部队当头一棒。
那时,解放军的士兵们斗志昂扬,作战能力出色,但在海军发展上却远不及国民党。缺乏强大的海上力量,解放军难以跨越台湾海峡,进行有效的岛屿攻占。
针对当时的复杂局势,毛主席虽然十分认可杨杰的军事能力,但出于客观考虑,还是决定暂时停止解放台湾的行动。后来,蒋介石带着残余部队逃到台湾,导致台湾问题至今未能解决,仍然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。
现在,实现国家统一、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。进入21世纪,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软弱可欺、受人欺负的国家。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下,我们坚信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终将到来。

